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是公众在互联网中准确识别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重要标识,也是维护我国互联网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管理规定》,盟委编办积极推进中文域名规范化管理,组织相关科室集中学习、认真领会中文域名管理的原则、内容和工作要求,积极做好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相关统计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盟已注册中文域名40个,网站挂标识38个,微信公众号240个。
二是强化动态管理。把网上名称管理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做好两个“结合”,实现两个“确保”:结合机构改革,全面梳理机构改革中产生的机构设立、撤并、更名、注销等情况,及时注册新设域名、及时清理删除过期无效域名、及时续费域名,确保政务和公益机构与有效中文域名一一对应;结合登记赋码、事业单位法人年报、随机抽查等工作,形成监督闭环,确保底数清、数据准。
三是强化监督质量。严格审核申请注册中文域名、开办网站的主体资质、网站名称等关键信息,加强对自建网站审查力度,实时监测网站运行和挂标状况。加强系统操作管理,严格遵循“申请、受理、审核、缴费、注册、启用、挂标”工作流程,规范网上名称管理,做好各单位域名注册、变更、域名续费等业务审核,办理域名相关管理业务34项,形成了整体联动、互促共进的域名管理新态势。